xinerliu

如何平衡历史与艺术加工——致本可以做的更好的延禧攻略

最近已经做了很多关于延禧攻略的历史向科普,也很开心有很多童鞋愿意在看剧之余讨论真实的历史,这点非常让人开心。当然,这段时间也看到了很多关于影视剧要不要还原历史,还原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这里就简单的结合延禧攻略来说说吧,至于为什么总是揪着延禧不放,是因为曾经对他有过期望,要像隔壁如懿传那样的,根本连看的兴致都没有。

关于历史与戏说,最常听见的一类言论是“你要要求电视剧符合历史,你怎么不去看纪录片啊!”“电视剧嘛总归要艺术加工的,要求那么高干嘛”。首先请大家不用妖魔化历史粉,绝大多数历史粉是接受艺术加工和戏说的,但是并不代表戏说就可以全无要求。一般而言我对于基于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的要求是以下几项。

第一,基本立场不可以扭曲。扭曲基本立场的影视剧属于非常少的,但也不是没有,代表作就是桐华的大漠谣,历史粉们称之为大造谣。在大漠谣中,作者极力渲染了汉匈战争对于匈奴造成的伤害,而完全无视了汉匈战争的起因是匈奴频繁扰边掠夺的事实,造成了很多类似“站在匈奴的立场上,汉朝就是侵略”的言论。很难想象,当中国的孩子们都会说站在匈奴立场上的时候,未来他们会不会说,站在鬼子的立场上,广岛长崎也是受害者?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大漠谣被拍成电视剧以后汉粉一片哗然,坚持举报了好久使得这部剧全部改名后才得以播出。不扭曲最基本的立场应当是底线了,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吧。

第二,重点人物的品行和功绩不能够扭曲。所谓的重点人物,就是对我国历史有着重大影响的帝王将相或者科学家文学家等。影视剧是非常洗脑的,很多人,尤其是年龄比较小的学生,非常容易把电视剧当历史,不仅不去自己查史料,很多人还会在被科普后说出“真正的历史谁知道呢,某某剧很合理啊“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论调。所以说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个人经历和个人感情完全可以艺术加工,但一旦对人物的功绩和品行颠倒黑白,是非常可怕的。举个例子,一部拍岳飞的电视剧,瞎编他的感情经历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抹掉岳飞的战绩,甚至洗白秦桧赵构,说岳飞之死完全是他自己的原因,各位觉得能够接受吗?影视剧为了戏剧冲突,完全可以改变甚至虚构一些情节,但是对于重点的历史人物,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如果有朝一日,我们都在否认自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当然了,鉴于我们延禧和隔壁如懿传都是宫斗,基本不太涉及基本立场和重要历史人物,艺术加工和虚构是完全可行的。对此类历史戏说剧,一般的要求就是:符合历史逻辑。我认为,历史逻辑就是指这个情节设定和走向放在这个历史人物身上以及在当时的历史时期是合乎逻辑的。一个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延禧中尔晴这个人物的身份设定。首先,真的放在历史上,乾隆绝对不会给傅恒赐婚这种心机女,当然也不会赐婚包衣出身的女子给傅恒做正妻,但是,如果为了剧情发展一定要设定傅恒娶皇后姐姐身边的宫女的话,延禧中尔晴的出身设定是我所能够想到的最符合历史逻辑的了。在延禧剧情发生的时间段,刑部尚书是喜塔腊·来保,官位非常高,然而的确是包衣出身,喜塔腊氏乾隆五年抬旗,所以作为来保的孙女,尔晴之前只能参加小选当宫女,而全家抬旗之后凭借爷爷的官位,也算可以配得上傅恒,想出这种设定的人真的非常天才,这就是典型的符合历史逻辑的虚构。而不符合历史逻辑的,这个就要看隔壁那个登基时自己走丹陛石的乾隆了。这个都不需要真的知道历史上皇帝登基时怎么通过的丹陛,只需要用脑子想一想,清朝是有很多儿皇帝的,如果皇帝登基都需要自己爬那个满是浮雕的汉白玉丹陛,八岁的康熙,六岁的同治,四岁的光绪和三岁的宣统怎么办?让人孩子手脚并用爬上去嘛?

回到延禧的剧情,关于符合历史逻辑,实质上延禧的开头部分做的非常好。即使有人吐槽魏姐一个宫女刚入宫就到处bb也没被处置,金手指很粗。但是哪个女主没有金手指,这种女主在宫中不是一味守规矩但混的很开的情节在很多戏说剧中都有出现,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延禧前十六集最大的优点是,他塑造的人物和氛围大致还比较符合历史逻辑。乾隆是个顺风顺水的皇帝,所以他很自恋;他大权独揽,丝毫都不需要顾及重臣和宗室,搞鄂张,搞怡亲王毫不含糊;他很阳光,对后宫很大方,对结发妻子很好,这些形象在延禧的前十六集中几乎是全部吻合的。富察皇后很善良贤德,很有生活情趣,和皇帝感情很好,虽然延禧开头强行加了颓废三年的狗血剧情,但是富察皇后的形象基本也是符合的。后妃们除了高贵妃和嘉嫔,基本都很温婉也不搞事,哪怕是搞事的也主要为了待遇和儿子,后宫一派浓浓的国企风,其实也很符合历史上乾隆的后宫氛围。当然就是高贵妃和嘉嫔被强行反派了,这就是纯粹为了剧情的冲突做的艺术加工,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小高同志为了四百两、金器和仪仗宫斗,真的相当可爱了。但可惜的是这些历史逻辑在后期被打破了一些。再次强调一下,不是不让虚构和艺术加工,比如娴妃被家人逼得黑化我觉得刻画的非常有说服力,但是艺术加工是要符合历史逻辑的。比如以历史上乾隆的大方的性格,是不可能像后期一样一口一个责任的去压抑皇后,甚至在皇后丧子的时候不仅不安慰她还把他绑起来的。而且乾隆这种高度集权的皇帝,前期那个完全不care宗室和重臣的形象是符合历史逻辑的,后期那个为了平息朝堂宗室和百姓而杀死本没有罪的继后父亲的形象是我不能接受的。尤其那个时候还是乾隆中期,乾隆打击贪腐的力度是很大的,那些类似“历史上乾隆就是纵容贪腐”的话本质上是在尬洗bug。所以我能够理解后期骂剧乾隆的声音渐渐起来了,因为后期在乾隆这个形象上是不符合历史逻辑了的。富察皇后也一样,在这里都不列举具体史料,那个“皇后被很多规矩束缚,人生只剩下责任,不得自由”的走向想想都不符合历史逻辑。皇后,作为封建时期地位最高的女性,规矩肯定是最少的这应该毫无疑问啊!当然,很多人会说这体现了封建礼教对于女性的迫害,但是还是那句话,“当上了皇后让我失去了自由”仔细想想都充满了槽点,相当于世界首富说“啊,我把全部都献给了我的公司,失去了我的个人时间,实在太没有自由了”,听着很奇怪对不对?其实富察皇后那次和璎珞关于“后”的对话,说希望庇护深宫中的可怜人已经足够体现反封建了,后期完全可以走富察皇后意识到,所有的后宫中人都是不自由的,比如可以写永琮出天花,但皇后因为身份贵重皇上不让亲自照顾,结果永琮没熬过来,最后一面也没见着,这让皇后意识到哪怕自己是皇后也有做不到的事情,也会留不住自己的孩子,最后郁郁而终,这样会不会稍微好一点?还有就是纯妃,她黑化去害皇后是我不能理解的,可能是为了提供后期女主宫斗理由?所以纯妃怎么改才能够合乎剧情逻辑同时也不影响女主后期加入宫斗行列,这点欢迎大家一同讨论呢!还有就是帝后,前十六集中帝后的性格和关系是很符合历史逻辑的,个人觉得完全可以继续这个路线,皇后反正下线早,成为白月光也没啥影响。璎珞和皇帝可以走这样的路线:原本互相看不顺眼,但是两人都发现,在这个宫里,也就只有对方能和自己一起回忆白月光了,然后两个人在相处中逐渐理解了对方,最后携手走完余生,这样也完全可以啊。当然本人不是编剧,写不出矛盾冲突,只是想表达这个意思,艺术加工和合理虚构完全可行,但是希望能够至少符合历史逻辑吧。


评论(26)

热度(41)